恩施让你幸福得刚刚好
白果乡见天小学 熊艳
高中时,学美术的好友去武汉参加专业考试。别人问及她的家乡,她回答:“恩施。”众人一脸惊诧:“就是那个有三个杀人指标的地方吗?”听了让人忍俊不禁,啊!原来恩施给人是这样的感觉——蛮荒而落后,而今她早已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让世人一睹她的芳容。
不必说她极具土家特色的美食,也不必说她钟灵神秀的自然风光,单是生活于此的人就给人一种淳朴明朗的感觉。走在乡间的路上,即便是陌生人,也会向你投来一抹阳光的微笑,丝毫不会让人觉得尴尬突兀、别有用心;若遇到熟人,问一问稼穑,道一道生计,嘘寒问暖中满是温情,而不是世故的寒暄;走累了,向农家讨碗水喝,他们会为你驱狗搬凳,奉上最甘甜的山泉或清茶;去到他们家做客,热情好客的豪爽,不善言辞的内敛在他们身上得到奇怪的统一。酒酌微醺不算醉,饭吃七分不算饱。待客不准备充足算不得热情,做客不开怀饮食算不得恭敬。逢年过节图个热闹,大屋小事讲个帮衬。久居于此的人脸上都写着两个字,那就是“幸福”。
说起幸福感,生活于大都市往往不如憩息于小城市来得安逸。琳琅满目的商品任你挑选往往不如敝帚自珍来得可贵。小时候的我们掬一捧清澈的河水都觉得沁人心脾,现在的孩子各色的饮料都难以迎合他们挑剔的味蕾。小时候的我们一个竹蜻蜓、一把嘣嘣枪都被视为宝贝,现在的孩子各种新奇的玩具仅仅只能维持他们三分钟的新鲜感。看来幸福并没有那么简单,物质生活太丰盈难生珍惜感,太匮乏又难生满足感,过缓和过速都让人无所适从。
很喜欢张爱玲的一段话:“也许每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粘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她的话诠释的虽是爱情,却也解读了人们追求美好事物的普遍心理。鱼与熊掌若不是不可兼得,谁又愿意舍弃其中任何一个呢?
我很庆幸,我是恩施人。恩施她既有大家闺秀的端庄高雅,又有小家碧玉的自然洒脱,我不用纠结于两难的抉择取舍。城市让你一窥繁华,乡村让你尽享宁静,两者渐近过渡、自然融合。我和老公将家买在城区,却喜欢在乡村工作,每每和老公说起这样的生活状态,内心不自觉地升腾起幸福感。五天在乡村教书育人,耳畔有清风,眼前有朗月,心中自怡然,乡村文静敦厚中自有斗志激情。不至于太浮躁,也不至于太寂寞。两天在城市享受生活,高科技带来的便捷,繁荣带来的热闹,城市秩序井然又不失活跃欢畅,不至于太冷清,也不至于太嘈杂。我不用担心物欲横流让人眼花缭乱,我能平静地与心灵沟通。我也不用担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让头脑简单,我能很好地与现实接洽。我们自由地在两种生活中跳脱、转换,城市的热情奔放和乡村的宁静含蓄我们统统悦纳。让心时动时静、动静皆宜,不必刻意去强调入世,也不必执著去追求出世,不至于太功利,也不至于太超脱,让这样的自然人文环境、生活情态孕育生发出幸福感。我常常问老公:“你是恋上一个人,才会爱上一座城呢?还是你爱上这座城,然后才恋上一个人?”他回答:“有什么先后顺序呢?恋一个人,爱这座城,脸上有微笑,心中存安乐,如此便很好!”
如果你不幸福,就来恩施吧!如果你幸福,就请深爱她吧!我们既不用惧怕她像大都市一样的太过喧嚣让你心智迷茫,也不用担心她像桃花源似的极度闭塞让你目光短浅。她不是“仙居”,她是适宜人栖居的地方,她是个让人幸福得刚刚好的地方。
(编审:滕义 责任编辑:李婷婷)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