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开展耕地土壤耕作层PH值抽样速测工作

中国硒都网讯(通讯员 廖泽昌)11月28日,白果乡农业服务中心与恩施市农业局土肥站工作人员一道,对该乡境内耕地土壤耕作层组织了PH值抽样速测。测定结果显示:境内土壤平均PH值在5.0-5.5之间,呈酸性和微酸性反应。

近年来,白果乡农业生产普遍存在投入产出持续走高的异常现象,且愈演愈烈。部分村民反应,栽植的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经常出现“僵苗”,即使增加追施肥料也很难缓解作物生长迟滞的现象。两河口村民黄化学家今年种了1.2亩玉米,产量收入不足700斤。据黄化学本人介绍,为了弄清玉米苗生长太缓慢的原因,他刨开玉米蔸脚的泥土,发现有种线虫将玉米部分根系咬断掉了,致使植株吸收养分的能力大大削弱。2015年、2016年两年测产验收数据显示,白果乡玉米单产均未能突破500斤。种种迹象表明,境内耕作土壤明显酸化,日益加剧的土壤酸化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白果乡正常的农业生产秩序。

一般来说,造成土壤酸化的重要原因,一是盲目大量施用化学肥料;二是大而集中的降雨量形成强烈的淋溶作用造成钙、镁、钾等碱性盐基的大量流失。过酸的土壤造成作物生长环境变差,营养元素有效性降低,土传病害(尤其是土壤根系虫病)加重,导致作物产量严重下降。

针对白果乡农业生产耕作制度及农业产业结构布局实情以及土壤酸化的现状,农业服务中心抽调工作人员启动境内土壤酸碱度测定调查,拟通过真实可靠的数据制定境内土壤酸化治理实施方案,改良土壤性状,搭建农业生产高效增产基础平台。抽样取土当天,工作人员按照土壤类别、不同海拔、耕作制度共抽测了瓦场坝、下村坝、两河口三个村的茶园、玉米地、蔬菜基地4块田块20个样点,并有针对性的留存了详实的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含量、碱解氮、全磷、全钾、有效磷、有效钾等土壤性状结构要素的数据资料。

(编审:滕义 责任编辑:李婷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