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龙琢凤 助梦起航

雕龙琢凤 助梦起航

——恩施市第三高级中学特色办学工作走笔

记者 沈宏臣 见习记者 刘正熙 通讯员 郭辛林 李杰

三中全貌。

教学楼、综合楼。

运动场。

“美丽的校园,鼓励式教学,让我在一个开放包容的环境下不断成长,让我在鼓励和激励中不断进步,真的感谢三中!”2016届毕业生刘沈晗颇感自豪。

刘沈晗坦言,在三中的这三年,是他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三年,是三中让他重拾前进的希望和信心,三中也成为他梦想再度起飞的摇篮。

书香校园面貌新

北临清江河,东望硒都城。金龙河浅吟低唱,这里的弱柳枝轻拂堤岸,这里的桂花香飘十里,这里的风雨桥承载希望,这里的读书声愈久弥香。

步入美丽如画的校园,金桂成行,垂柳夹岸,淙淙流水,放眼望去,满眼苍翠,处处透出勃勃生机,朗朗书声回荡在校园内,让人心旷神怡。

“书香校园、特色办学,杏坛先锋、雕龙琢凤。”诚如校长董祖昌所言,自学校改扩建以来,恩施市第三高级中学(以下简称“三中”)的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0年,恩施市投入1.5亿元对原龙凤高中进行改扩建,并正式更名恩施市第三高级中学,改建后的校园面貌一新。

“老八中校园,天晴灰尘满天,下雨到处泥泞。100米短跑还要打开校门,利用桥和对面的马路才能凑足100米跑道。”经历过三中新旧变化的教师柳波感慨不已。

如今,男女生独立公寓、学生浴室房、洗衣房、医务室、艺体楼、计算机网络教室、播音室、语音室和各学科实验室,无线网络覆盖整个教学区域……硬件设施齐全,学校旧貌换新颜。

高三12班学生林旭说:“没能上重点高中,我灰心过,但优美的校园环境、浓郁的书香气息和多彩的校园文化让我重拾信心,也让我有了继续前进的动力。

完善的硬件设施、先进的教学实验设备和优美的校园环境,也成就了三中“花园学校”的美名。

开放教学结硕果

完善的硬件设施为三中提供了稳固的发展基础,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雄厚的师资队伍则成为三中不断突破自我、刷新成绩的不竭动力。

“让每位学生做好他们该做好能做好的事情,让教育的阳光,照亮和温暖每位学生的心灵。”独辟蹊径,发现、培养孩子特长,为学生未来谋出路,是三中教育教学的亮点所在。

三中的学生主要来自偏远农村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偏科现象严重,尤其是英语,成了很多学生上大学的“拦路虎”。

为了给学生找出路,该校大胆创新,首创“艺术联培”(音乐、美术和传媒)和小语种教学模式。同时,通过组建社团,发现和培养特长生,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特长,为将来成就一番事业打基础。

“‘文理并举’突名校,‘艺术联培’找出路,‘特色语种’补短板,‘非高考成才’辟蹊径”。得益于“四花齐放”教育模式,三中的高考成绩再次被刷新。

2016年高考,1243名学生参考,本科上线共计945人,其中文化675人,艺术239人,体育140人,艺体上线人数稳居全州第一。

今年,普通高中文、理科应届状元均花落三中。321班王远星被清华大学录取,305班姚钰钰和319班叶朝龙被北京体育大学录取,319班谭慧兰通过国家专项被武汉大学录取,袁梦等4位学生被武汉音乐学院录取。

319班王鑫、318班张忠华、320班熊林东……他们曾经与重点高中失之交臂,如今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2012级学生袁芹,经学校体育组推荐成为武汉市女子皮划艇队员,并在2013年全国轻量级皮划艇比赛中获得亚军,现为国家皮划艇在训队员。

2014年以来,近3000位学子梦圆三中。成绩的背后,是全体师生夜以继日的不懈努力和怀揣梦想坚持、坚持、再坚持的巨大决心和勇气。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如今,随着校园建设的不断进步,恩施市第三中学加快改革创新的步伐,不断披荆斩棘、争先晋位,争做教育先锋、争创特色名校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歇。

(编审:滕义 编辑:胡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